by 苏马Suma
这是一档关注中青年女性自我探索的深度访谈类播客。《跋涉 To be She》,2025年1月启动,每2周更新一期。 每期,主播苏马(一位30+的前纸媒记者兼大龄港硕毕业生)将邀请一位勇敢探索世界/用力参与生活的女性,从她们擅长的热爱的领域展开谈话,分享她们在求学求职求爱求自我等方面的经历与观察。 ——— 让我们相互陪伴,跋涉到想去的地方。
Language
🇨🇳
Publishing Since
1/24/2025
Email Addresses
1 available
Phone Numbers
0 available
February 24, 2025
<h2><br></h2><figure><img src="https://image.xyzcdn.net/FiSOVTo9_lQyRqsI6SbooSYpMRBQ.jpg"></figure><p>处处都可以线上工作的当下,为什么还是有人会选择去大理当数字游民?</p><p>旅居的日常是什么样的?一个年轻人如何在不稳定的状态下,坚持做自己相信的事情?</p><p>希望这期《跋涉 To be She》,能给正在思考 “要不要换一种活法” 的你分享到一点灵感。</p><p>那,我们开始吧。</p><p>👧<strong> 聊天的人</strong></p><p>- <strong>苏马</strong>(前纸媒记者,国际新闻硕士,生活在深圳的湖南人;小红书:苏马suma;微信公众号:苏马在南方)</p><p>- <strong>阿其</strong>(独立艺术教育者 & 手工艺人,专注美育、手工疗愈、心理探索,靠创造力实现自由职业生活;小红书账号@阿其旅居手工 @阿其的艺术表达课)</p><p>🔊<strong>节目简介</strong></p><p>《跋涉 To be She》是一档聚焦中青年女性成长的深度对话类播客,由前纸媒记者苏马主理,2025年1月启动,每2周更新一期。每期节目以真实故事探讨内心困惑、社会压力与自我突破,展现不同文化与身份背景下的共鸣与成长力量。</p><p>⏳<strong>时间线</strong></p><p>06:34 | 尼泊尔旅居体验:色彩、日用美学</p><p>13:46 | 创作的底层是自我内心的“涟漪”</p><p>14:30 | 讲一个故事设计一个首饰</p><p>16:06 | 大家需要物品“替我表达”</p><p>25:40 | 在云南,会期待新的日落</p><p>33:00 | 同样是退出“社会竞争”,数字游民和“三和大神”有区别吗?</p><p>40:08 | 去大理的原因:被数字游民活动召唤</p><p>46:37 | 在数字游民社区,突然发现自己需要的系统被重建起来了</p><p>52:05 | 那个头上还有火苗闪烁的人</p><p>🧐<strong> 本期提到的内容</strong></p><ul><li><p>数字游民:指依赖互联网工作、不受固定办公地点限制的自由职业者或远程工作者,通常旅居不同城市或国家。</p></li><li><p>美育:通过艺术、设计、手工等方式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对美的感知、创造。</p></li><li><p>共居共创:在特定空间中,与同道者共同生活,并通过合作创造内容或项目。</p></li></ul><p>🙌<strong> 拓展:国内数字游民社群空间(不完全)</strong></p><ul><li><p>706 大理青年空间(大理) —— 由 3 名硅谷工程师创建的大理数字游民旅居公共空间。</p></li><li><p>DNA 数字游民公社安吉店(浙江) —— 由废弃竹木加工厂改造,集办公、社交、运动于一体。</p></li><li><p>Nomad House 文昌(海南) —— 海南首个数字游民社区,面朝大海。</p></li><li><p>无用共居(大理) —— 数字游民、自由职业者共居空间,定期组织技能分享与社群交流。</p></li><li><p>NCC(大理) —— 数字游民、创作创业者、生活方式探索者的共居共创社区。</p></li><li><p>52赫兹(深圳) —— 位于深圳西涌 4 号沙滩,可通过交换物品与技能,链接不同行业朋友。</p></li></ul><h2>🎵 本期音乐</h2><ul><li><p>原创主题曲:Opening bgm_Trek by suma</p></li><li><p>原创背景乐:Golden days in HK by suma</p></li><li><p>插曲:《农夫渔夫》——大乔小乔;《在世界的每个早晨》——雷光夏</p></li></ul><p>🤜 <strong>干活的人</strong></p><ul><li><p>策划、剪辑:Suma</p></li><li><p>后期:Cooper</p></li></ul><p>💬 <strong>互动</strong></p><p>你对“只工作,不上班”的生活方式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p>
February 9, 2025
<p>成年后,我们还能拥有真正的友情吗?从友情发展起来的爱情和婚姻会更好吗?当家庭工作都需要你百分百的投入,友情只能被放在后面吗?当身份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少,我们还能在哪些关系里感受到友情的温度?</p><p>这一期《跋涉 To Be She》,我请来了一位特别重视友情也很擅长维系友情的朋友,果果来一起聊聊这个话题。</p><p>邀请她来的原因之一是,我们俩有很多相似的点:水瓶女,家中长女,深漂,爱笑,三十加已婚,以及我们都把朋友看得很重要,我们爱交新朋友,也总是对守住老朋友抱有很强的期待,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分量,甚至我们在婚恋中,也选择了朋友式的另一半。我们对友情的魔力深信不疑!</p><h2>🔊节目简介</h2><p>《跋涉 To be She》是一档聚焦中青年女性成长的深度对话类播客,由前纸媒记者苏马主理,2025年1月启动,每2周更新一期。每期节目以真实故事探讨内心困惑、社会压力与自我突破,展现不同文化与身份背景下的共鸣与成长力量。</p><p>👧本期声音</p><p>- 主播: 苏马 (前纸媒记者,国际新闻硕士,一个爱折腾能折腾的湖南人;小红书:苏马suma;微信公众号:苏马在南方)</p><p>- 嘉宾:果果 (纪录片制片人,也是一家生态传播文化公司的合伙人,长期深耕深圳的自然与人文历史领域,她统筹制作过的纪录片包括《深圳自然笔记》《野性都市》《深圳口述史》等,作品获得国内国际大奖......她还统筹制作了很多与生态科普相关的图书展览项目与其他综合性文化活动......果果同时也是一名妻子和一名母亲,有一个6岁的女儿,也就是播客中多次被提到的“yoyo”。</p><h2>➡️时间线</h2><p><strong>Part 1 友情、婚姻与时间的博弈</strong></p><p>00:03 高光金句“嫁给他之前,我只觉得他是个好朋友”</p><p>01:16 成年后,被挤到后面的“友情”</p><p>03:09 苏马对果果的印象:长得漂亮,活得也漂亮</p><p>05:08 生态文化传播工作:是个人都会喜欢</p><p><strong>Part 2 亲密关系的变化:从独立女性到母亲的身份转换</strong></p><p><strong>10:07 </strong>猫也需要抢夺养育者注意力</p><p>10:58 生育经验长期不被书写,背后的社会文化原因</p><p>13:39 果果曾是运动员,也因生娃面临身体“退化”</p><p>15:31 遇到真命对象,内心如此平静</p><p>18:55 选伴侣的底层逻辑</p><p>27:08 越忙,越要腾出时间去见朋友</p><p>30:35 同龄女性亲友印照出的婚后“人际困境”</p><p><strong>Part 3 工作、孩子与自我实现的平衡</strong></p><p>32:35 深圳职场女性的双重身份:工作狂+晒娃精</p><p>35:29 “伥鬼”,已婚已育女性所面临的污名化</p><p>36:02 台湾亲子广告<br>39:54 爱就像空气中氧,变稀薄之前感受不到</p><p>40:23 父母并不是全知全能</p><p>43:45 【爆笑预警】果果与爸爸的drama往事</p><p>52:34 还可以这样对甲方吗?</p><p>53:08 公司“年底夸夸大会”</p><p>55:45 猫也需要被看见</p><p><strong>Part 4 成年女性的友谊:如何维系 10 年以上的关系?</strong></p><p>56:12 有一种友情叫占据彼此朋友圈封面:果果与挚友歌子的故事</p><p>57:20 149条“想你”</p><p>01:16:00 那个曾经很亲很近但后来走远的朋友</p><p>01:18:19 “有什么比给让她一个快乐的妈更重要的”</p><p>01:22:42 男友可能会分,而这段友谊是可能会陪你入土的</p><p>01:24:55 把交朋友的口子敞开</p><p>📚 本期提到的内容</p><p>电影《萧红》,英语名为Falling Flowers,讲述女作家萧红生平故事,于2013年中国内地上映,主演是演员宋佳与黄觉。宋佳2024年出演《坏东西》,饰演一位单身妈妈,这个角色从纸媒社会调查记者转型为新媒体带货主编。</p><p>作家萧红(1911-1942),代表作《生死场》,这部作品深入探讨了女性在生育和社会环境中的多重身份及痛苦。</p><p>淡豹,80后女作家,她的短篇小说集《美满》展示了对女性生活、情感及社会环境的洞察;她最新的作品是译著《生活在写作之中 与契诃夫一同磨砺民族志技艺》。</p><p>p.s 女性的自我身份确认压力:播客中,果果偶尔觉得,职业身份不足以概括自己的整个自我。这或许源于社会期待和性别分工对女性的压力。每种身份都承载着不同的责任、制约与期望,加上“他者化”的社会地位影响,女性在交织的角色中往往感到矛盾和冲突。</p><h2>🎵 本期音乐</h2><p>原创主题曲:Opening bgm_Trek © [sumasu]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p><p>原创背景乐:Golden days in HK © [sumasu]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2025年1月制作于 Suno 平台</p><p>其他: You’re on Your Own, Kid —— Taylor Swift;《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阿肆/郭采洁;Singing in the Rain —— Gene Kelly;Until I Found you—— Stephen Sanchez)</p><h2>🥚制作故事</h2><p>花絮:周末临时开录,没有提纲,聊之前一起在家吃了新鲜清爽的牛肉粿条。</p><p>后期制作:Cooper</p><h2>📢 致谢&互动:</h2><p>如果你是苹果播客podcast用户,欢迎搜索关注”跋涉 To be She " ;如果你在小宇宙收听节目,请尽情转发分享到微信小红书,或直接留下评论。</p><p>你的支持不仅能让更多人发现节目,也将是我持续采访创作的动力源泉。</p>
January 24, 2025
<p>在一个学历贬值却又流行“人生是旷野”的年代,辞职留学真的能够重启人生吗?真正的港硕生活是怎样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去读研的女性,会分别有什么样的压力和期待?她们是怎样尽可能让自己的港硕经历不虚此行?</p><p>《跋涉 To be She》第一期播客,我邀请到我的港硕同学yueling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并向内求索,结合我们自己的成长环境、早期职业经历,以及各自内心深处的渴望,去探讨我们为什么会在工作之后离职读研的原因,同时分享去香港读研需要考虑的实际花费与课程体验。</p><p>更多地,我们还从我们切身感受到的学历贬值与就业寒冬双重时代背景下,我们普通青年如何在喧嚣与焦虑中找到平静,找到行动的方向与力量,从而尽可能地兼顾现实与理想。</p><p>节目初期摸索阶段,有非常多的不完美,但分享是真诚的,经过一开始的紧张与磕巴,聊着聊着我们就放松下来了,从中间开始逐渐获得对话的快乐。欢迎多提建议,期待本期节目都能为你带去一些新的视角。</p><h2>🔊节目简介</h2><p><strong>《跋涉 To be She》是一档聚焦中青年女性成长的深度对话类播客,由前纸媒记者苏马主理,2025年1月启动,每2周更新一期。每期节目以真实故事探讨内心困惑、社会压力与自我突破,展现不同文化与身份背景下的共鸣与成长力量。</strong></p><p>第一季嘉宾都是苏马现实生活中认识且欣赏的女性朋友,她们各有特点,各自精彩跋涉。</p><h2>👧本期声音</h2><p>- 主播: 苏马 (即将35岁的水瓶女,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港硕应届毕业生,对自己最认同的心理身份是“记者”与“湖南人”,微信公众号:苏马在南方;小红书@苏马suma)</p><p>- 嘉宾:yueling (极致J人,一个具有产品经理思维的中文系女孩,为了记者梦,从互联网行业离职后去香港读研学财经新闻,热情又克制,以上描述未经本人同意,由编文案的苏马直抒胸臆)</p><h2>➡️时间线</h2><p>Part 1 不同的留学初衷与成长背景</p><p>05:39 yueling的转行初心与职业规划</p><p>07:18 我从小对34岁的恐慌</p><p>10:58 专业选择:以终为始</p><p>16:16 如何判断人生选择:是外界干扰还是内心渴望?</p><p>Part 2 港硕体验与挑战</p><p>18:06 港硕一年的花费</p><p>25:15 从70后到00后,大学“变现”价值的代际递衰</p><p>29:45 部分英国高校正放宽低硕士申请者门槛</p><p>32:03 忙到起飞的港硕课程与正反馈</p><p>36:31 盖洛普测试与个人天赋</p><p>Part 3 后疫情时代媒体实习与就业</p><p>44:48 媒体面试与媒体行业变化</p><p>57:34 去香港,第一次感受到孤独感</p><p>01:00:41疫情时代线上互动与个性化决策</p><p>01:03:40 留学申请前,用文书梳理人生碎片</p><p>📚 本期提到的内容</p><p>布尔迪厄,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再生产理论</p><p>戴锦华,电影学者,北大教授,她于2024年底在深圳进行了以“数码时代的爱与怕”为主题的讲座</p><p>盖洛普才干测评:天赋与职业选择的匹配</p><p>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p><h2>🎵 本期音乐</h2><p>原创主题曲:<a href="https://suno.com/song/13484003-4ae6-46d5-908b-6bf833bf2b9b">Opening bgm_Trek</a> © [sumasu]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p><p>原创背景乐:<a href="https://suno.com/song/1f03668f-58dc-4a78-88c1-8f054fcf6a2e">Golden days in HK</a> © [sumasu]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br>2025年1月制作于 Suno 平台</p><p>🥚制作故事</p><p>采录地点:苏马家客厅</p><p>后期制作:苏马&Cooper</p><p>📢 互动方式</p><p>你的订阅转发与评论,是对“跋涉”的最大支持!</p>
Pod Engine is not affiliated with, endorsed by, or officially connected with any of the podcasts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We operate independently as a podcast discovery and analytics service.
All podcast artwork, thumbnails, and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age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and are protected by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This includes, but is not limited to, podcast cover art, episode artwork, show descriptions, episode titles, transcripts, audio snippets, and any other content originating from the podcast creators or their licensors.
We display this content under fair use principles and/or implied license for the purpose of podcast discovery, information, and commentary. We make no claim of ownership over any podcast content, artwork, or related materials shown on this platform. All trademarks, service marks, and trade name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hile we strive to ensure all content usage is properly authorized, if you are a rights holder and believe your content is being used inappropriately or without proper authorization, please contact us immediately at [email protected] for prompt review and appropriate action, which may include content removal or proper attribution.
By accessing and using this platform, you acknowledge and agree to respect all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content owners. Any unauthorized reproduction, distribution, or commercial use of the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is strictly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