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文凱蒙 陳好康
「逢場作戲」由兩位在北京結識又在台北重逢的影視戲劇邊緣人文凱蒙和陳好康共同創立。無限期關注戲劇電影產業與青年創作者培育,節目內容包括但不限於:電影、戲劇、展覽、八卦,以及無所事事生活美學⋯⋯ @陳好康:缺席文化首席發言人。本命木星人,影戲主觀評論家,隨時準備去山裡玩泥巴。#姬圈文化十級學者 @文凱蒙:缺席文化影子內閣閣揆。太陽巨蟹月亮雙子,微博小說家,ig劇評人。#痛恨蜜桃類產品
Language
🇨🇳
Publishing Since
10/5/2021
Email Addresses
1 available
Phone Numbers
0 available
January 10, 2024
<p>【本期內容】</p> <p>久違回歸!今天的節目將帶來主播陳好康對台灣國際女性影展(以下簡稱「女影」)的專訪。2023年恰逢女影三十週年紀念,在11月末,陳好康在女影辦公室與台灣女性影像學會秘書長兼影展總監羅珮嘉、策展人陳慧穎一起就影展的發展歷史、三十週年的特別策劃、近年女性影像創作的各個面向,以及女性工作者在行業中面臨的狀況等問題進行了梳理和探討。</p> <p><br></p> <p>【本期信息】</p> <p>本期嘉賓:羅珮嘉、陳慧穎</p> <p>本期主播:陳好康</p> <p>配樂:Audionautix</p> <p>剪輯:文凱蒙</p> <p>文案:陳好康</p> <p>編輯:葉萱</p> <p>技術協力:KY Cheung、詹欣怡</p> <p>錄製時間:2023.11.29</p> <p><br></p> <p>【時間軸】</p> <p>01:29 總監羅珮嘉、策展人陳慧穎與女影的結緣</p> <p>05:02 第30屆女影選片人:謝以萱、卓庭伍</p> <p>PART I 女性影展三十周年</p> <p>07:32【溯源】從1993年的「女性影像藝術展」到2004年的「台灣女性影像學會」</p> <p>10:48【出版】三十周年紀念專書《她的電影意識史》:以時間為軸線重探斷裂的台灣女性電影史,致敬張亦絢的《性意思史》——處理越說越難、越難越說的被「卡住」的性/別</p> <p>13:04【策展】「重返新時區」三十周年特別企劃:不僅是放映歷屆精選,重新梳理女影的邁進腳步與台灣社會運動的發展歷程,如#廢娼、#迫遷、#酷兒平權運動、#MeToo、#新移民等,並呼應當下社會狀況</p> <p>17:19【策展】不僅限於女影片庫,從(影展還未誕生的)1980年代綿延至今的女性影像多元光譜,聚焦、擴容、篩選,與遺珠</p> <p>19:12【聯動】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1990年代以降的女性私電影:各自獨立的策展工作,女性影像在不同影展/單元被呈現時的紛呈姿態</p> <p><br></p> <p>PART II 第30屆女性影展</p> <p>21:43【策劃】挑戰觀眾的影像實踐,不再區分的類型,發掘獨立實驗的有趣面向</p> <p>25:46 台灣#MeToo運動之後,女性工作者在影視行業的資源分配不均問題是否得到了一些改善?</p> <p>27:01【編織焦點】全球女性主義影像集社的現下共時:回應女影歷史與精神</p> <p>30:18 影展對女性電影集社分布的選擇:一半在亞洲,非典型性的歐陸與蓬勃的拉丁美洲</p> <p>32:50 「編織」的命名:編輯集體的合作,以替換往屆的焦點影人單元</p> <p>33:41【移動身景】凝視、抵抗、創作與歌唱:回到身體中介回應#MeToo運動,女性身體在不同場景的意義,以及與影像介質的關聯</p> <p>36:16【即溶宇宙】沒有容身之地的實驗片?在常態與非常態單元之中尋找新的創意與書寫新的論述</p> <p>38:50【開/閉幕片】新人新作:每年策展思路的殊異,集體的與個人的</p> <p>40:44【台灣競賽】與其他影展競賽的定位差異?建製、入圍、評選</p> <p>44:20 女影和國際女性影展組織的交流,以及自然媒合的華語電影工作者</p> <p><br></p> <p>PART III 女性工作者在影視行業</p> <p>50:11 女影台灣競賽的性別限製?看見女性創作者,行業資源分配的再審視</p> <p>53:50 台灣的#MeToo運動是否松動了行業內部的權力結構?逐步的微小變化與體製的緩慢進程</p> <p>55:37 為了平衡性別而設置的女性職位?政治正確的風在影視產業吹得有點慢</p> <p><br></p> <p>【相關簡介】</p> <p>台灣國際女性影展自1993年舉辦至今,由台灣女性影像學會辦理。為現今台灣歷史最悠久的議題性影展,亦是亞洲繼印度、東京、香港等地,最早出現的女性影展之一。旨在推廣女性創作者/女性視角為主的影像創作,透過電影映演及相關活動建構國際交流平台,並為國內觀眾引介具時代意義、性別思潮的優秀外片及國片,拓展性別之於影像的當代意義。</p> <p>1993年,第一屆「女性影像藝術展」(Women Make Waves),於台北霍克藝術會館舉辦,為台灣國際女性影展濫觴;2000年,第七屆正式移至戲院舉辦,並更名為「女性影展」(Women Make Waves Film / Video Festival),奠定女性影展的影展定位;2012年再度更名為「台灣國際女性影展」(Women Make Waves Int'l Film Festival, Taiwan)。</p> <p>1998年,時值「女性影像藝術展」已舉辦五屆,為確立影像藝術展的日後發展,「台北市女性影像學會」於該年9月成立,為一非營利組織,首屆理事長為黃玉珊。學會自2001年起辦理女性影展全國巡迴,此舉為全國首創,與地方戲院、社區、校園及藝文場所等共同辦理放映,期望使性別影像遍及全國,藉此消弭影像教育城鄉差距,並推廣性別平權和影像美學。</p> <p>2004年「台北市女性影像學會」轉型為全國性的「社團法人台灣女性影像學會」,由陳明秀擔任首屆理事長。自此,學會致力於全方位女性影像推廣工作,包括書籍刊物出版、影音發行、網路資料庫建置等業務,除提供教學資源外,也豐富國內電影及性別研究資源。近年亦著手辦理各類型工作坊,如紀錄片培訓營、策展人培訓班、實驗電影工作坊等、編劇工作坊等,鼓勵女性創作者透過鏡頭執掌轉移,勇敢創作發聲。</p> <p><br></p> <p>PS:本次節目與「陀螺電影」聯合發布,關於台灣國際女性影展更詳細的介紹文章將發布於「陀螺電影」微信公眾號,文章地址日後見評補充</p>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lu2n5g89qv/message Support this podcast: <a href="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lu2n5g89qv/support" rel="payment">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lu2n5g89qv/support</a>
November 7, 2022
<p>久違回歸!命途多舛的敝號終於重見天日,從「無所事事生活美學」變成了「無所事事美學沒了」,以此紀念一下我們小作坊的前世今生。今天,給大家帶來新一期的節目,重生後的「逢場作戲」,真的!開始!做戲惹~</p> <p>消失的這段時間,我們的團隊(包括兩位主理人和編輯)一起參與了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與柏林戲劇節「劇本市場計劃」合作的作品《未來之妻》(Future Wife)的實體呈現項目。</p> <p>所以,本期節目的內容就是由製作人文凱蒙、導演葉萱和策展人陳好康向大家解讀我們對《未來之妻》這個文本的劇作構想、技術呈現,及其衍生展覽的思路與規劃。</p> <p><br></p> <p>【本期信息】</p> <p>本期音頻主播:文凱蒙、陳好康、葉萱</p> <p>配樂:Audionautix</p> <p>剪輯:文凱蒙</p> <p>文案:陳好康</p> <p>編輯:葉萱</p> <p>錄製時間:2022.10.30</p> <p><br></p> <p>【時間軸】</p> <p>02:11 柏林戲劇節的「劇本市場計劃」</p> <p>03:48 演出劇目《未來之妻》的故事與劇作構想</p> <p>08:00 《未來之妻》的衍生展覽:「一女一羊」婚姻製度田野調查成果展</p> <p>13:24 導演與演員對親密/伴侶關系的探討與呈現:不自察的結構性暴力</p> <p>19:07 不止講故事的劇本:家務勞動有償化的形式探索</p> <p>20:41 不止講故事的呈現:立面投影與雙側觀眾的表演意識</p> <p>25:50 展覽思路:劇本世界觀的擴增與外部的戲謔視角</p> <p>28:38 作品是現實世界的映射,同時是進行自我反思的鏡面</p> <p>33:51 在創作時是否要與作者自身經驗保持距離?</p> <p>37:47 導演:評價體系和創作體系的扞格</p> <p><br></p> <p>【劇目簡介】</p> <p>2022年,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與柏林戲劇節合作,再次呈現「劇本市場計劃」。在此計劃下,歌德學院資助中國本土年輕戲劇人,將入圍2022年「劇本市場」單元的作品《未來之妻》(Future Wife)劇作文本以表演的方式介紹給中國觀眾。2022年7月16、17日,針對《未來之妻》的「劇本市場」工作坊在歌德學院舉辦,中國導演和戲劇構作受邀與該劇作者陳依寧(ruth tang)展開了交流,並在工作坊後遞交了針對劇目的排演方案。劉葉萱(導演)、文清閣(戲劇構作)的方案在眾多申請中脫穎而出,計劃於11月初在北京歌德學院呈現。</p> <p>在《未來之妻》這一劇作所虛構的世界中,夫妻關系只仍發生在女人和山羊之間。山羊可以在被宰殺前,被屠宰場的女工拯救——只要TA們之間能產生愛的火花。外星政治活動家為所有動物爭取自由,海盜們思考著財富的公平分配,山羊合唱團則在讀書會中朗讀《資本論》。陳依寧創作的這出荒誕喜劇探討了剝削與壓迫的過程,並向我們揭示了資本主義與屠刀之間,到底存在著怎樣的關係。</p> <p><br></p> <p>【關於主辦方】</p> <p>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p> <p>歌德學院是德意誌聯邦共和國在世界範圍內從事文化交流活動的文化機構。1988年,歌德學院北京分院作為第一家外國文化中心在中國成立。自建院以來,我們一方面致力於德語在中國的傳播與運用,另一方面積極廣泛地從事德中兩國在文化領域內的交流與合作。我們根植於開放的德國社會和德國文化土壤,借助於我們所擁有的跨國文化方面的專業力量,多年來與中方合作夥伴在音樂、戲劇、舞蹈、電影、藝術、建築等眾多領域內組織了大量的文化活動。</p> <p>www.goethe.de/china</p> <p>柏林戲劇節「劇本市場」</p> <p>「劇本市場」可謂柏林戲劇節旗下的一個「節中節」,自1978年以來一直致力於促進當代戲劇藝術的發展:它邀請戲劇人攜其最新創作的劇本或即將完成的戲劇項目申請演出。「劇本市場」意在尋覓新形式的寫作和創新的戲劇語言。2019年起,「劇本市場」比賽開始敞開面向全世界的創作者公開招募。</p> <p>www.theatertreffen.de</p> <p>教育部中國話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p> <p>「教育部中國話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於2018年在北京師範大學成立,由王宜文教授與田卉群教授任負責人。基地致力於推進中國話劇文化的教育普及、保護傳承、創新發展、傳播交流等工作。成立以來,基地多次主辦國際學術交流活動,並成功孵化了《蘭若寺》《新茶館》《公主與殉情》《電子煙灰》《月潮》《護國胡同》等獲獎作品。</p>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lu2n5g89qv/message Support this podcast: <a href="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lu2n5g89qv/support" rel="payment">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lu2n5g89qv/support</a>
June 29, 2022
【本期內容】 真正的老師來惹!本期節目邀請到三度榮獲台北文學獎的青年劇作家陳建成,與文凱蒙、葉萱一起,向大家分享他的創作經歷和經驗。 【本期信息】 本期音頻主播:陳建成、文凱蒙、葉萱 配樂:Audionautix 剪輯:文凱蒙 文案:陳好康 編輯:葉萱 錄製時間:2022.06.14 【時間軸】 00:58 青年劇作家陳建成及其作品 PART I 置於大事件背景下的劇本創作 03:48 當下台灣劇場原創戲劇的流行 06:35 以時代關懷為契機發起與當代觀眾的對話 09:22 從社會事件中發掘的觀察視角,與獨屬於劇場的感知表達 10:59 eg.《解》:創作的過程就是重新發現世界的過程 PART II 資訊爆炸時代事件調查深耕的艱難 12:30 人們知道的分享的越多,創作者「挖礦」的表層就越堅硬 14:36 智性層面以外,劇場演出即時性對於感受的開發 eg.《解》:以加害者角度來看待隨機殺人事件 19:03 單部劇作對具體事件特殊性的強調才是其價值所在 PART III 劇作形式的多變 23:18 戲劇形式決定了觀眾如何認識劇本 24:13 eg.《解》:《沃伊采克》(Woyzeck)和《侯貝多・如戈》(Roberto Zucco)中逐漸被社會排除的個體對《解》形式結構的啟發 24:53 eg.《解離》:創作起始的直覺性,角色之間鏡像化的形式恰似創作者對事件的探索過程 PART IV 劇本中的距離感 28:28 eg.《日常之歌》:在核災下倖存下來的人是可被同理和想像的 30:30 eg.《在世紀末不可能發生的事》:年輕人對歷史的知與無知 32:32 不同地區和世代的人對歷史的感知差異,劇作中如何處理不同立場的角色的狀態和選擇 37:42 eg.《解離》:概念化的劇作結構是對事件素材保持距離感的肉身化 41:05 大陸讀者對呈現台灣大事件劇本的閱讀體驗 44:00 一個廣告:8月4號要演出啦! 【陳建成作品】 《清洗》 《新天使》 《日常之歌》 《解》 《在世紀末不可能發生的事》 《解離》 【演出信息】 創劇團2022年重磅製作《#解離》 2022/08/04-07 @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演出資訊:https://pse.is/45mm8a 演出票價:一般票1000元,藝文贊助票2000元 #臺北文學獎作品 #湯京哲 #陳建成 #林唐聿 #林文尹 #程時雍 #陳宗翰 劇情簡介: 被指稱失去情感能力的女子,對同居的男子感到陌生,而久無聯繫的弟弟卻說著聽不懂的語言,屢次造訪。支離破碎的記憶漸漸聚攏清晰,女子生活的城市鋼骨依舊,她卻感受到一切不如以往:百年寺廟夷為平地、餐飲刀具上鏈綁鎖……。令人抽離的不真實感,究竟是自我朝向世界的裂解;亦或者,恐懼早已侵蝕日常縫隙,在轉瞬之間調度人們的自由?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lu2n5g89qv/message Support this podcast: <a href="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lu2n5g89qv/support" rel="payment">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lu2n5g89qv/support</a>
Pod Engine is not affiliated with, endorsed by, or officially connected with any of the podcasts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We operate independently as a podcast discovery and analytics service.
All podcast artwork, thumbnails, and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age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and are protected by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This includes, but is not limited to, podcast cover art, episode artwork, show descriptions, episode titles, transcripts, audio snippets, and any other content originating from the podcast creators or their licensors.
We display this content under fair use principles and/or implied license for the purpose of podcast discovery, information, and commentary. We make no claim of ownership over any podcast content, artwork, or related materials shown on this platform. All trademarks, service marks, and trade name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hile we strive to ensure all content usage is properly authorized, if you are a rights holder and believe your content is being used inappropriately or without proper authorization, please contact us immediately at [email protected] for prompt review and appropriate action, which may include content removal or proper attribution.
By accessing and using this platform, you acknowledge and agree to respect all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content owners. Any unauthorized reproduction, distribution, or commercial use of the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is strictly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