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雷比特老師
<p>雷比特生物世界的含義. RABBIT <br />“Radiate. Amplify. Bridge. Blaze. Innovate. Thrive.” <br />向外擴散知識能量、創新思維並共同茁壯。 <br /> <br /> <br />2021:針對線上教學,避免學生看螢幕過久造成眼睛傷害,採以陪讀講解課本方式進行生物教學,主要是國中生物內容,課本版本也可通用,共60集,未來可能再做更新,敬請期待! <br /> <br />2024.12:利用AI協助學生學習科學知識,適合中小學程度聆聽,陸續推出小艾的拜歐故事書系列,歡迎聆聽推廣! <br /> <br />2024.12:輔助高中學生學習選修生物系列,陸續新增課程短講,以輕鬆但不失專業的知識內容,帶高中生學習,請配合課本或講義使用,無償提供,請協助推廣! <br /> <br/>Powered by <a href="https://firstory.me/zh">Firstory Hosting</a></p>
Language
🇨🇳
Publishing Since
6/14/2021
Email Addresses
1 available
Phone Numbers
0 available
April 30, 2025
<p>【DNA複製:。。生命之鍊的秘密工廠】。。。。 <br />你有沒有想過?在你的身體裡,每一秒鐘都有上百萬個細胞正在分裂。。。每次分裂前,它們都要完成一件超級重要的任務──。。也就是複製DNA。。。。 <br /> 想像一下,你是一座城市的市長,這城市巨大又細緻得難以想像,但運作得井井有條。整個城市靠著一份藍圖在運轉,那就是DNA。如果藍圖不見了,就像城市斷電一樣,一片黑暗,混亂不堪。。。。 <br />所以,複製DNA,不只是做個副本這麼簡單,而是攸關生死的大工程。。。。 <br />說到DNA,它其實是一條雙股螺旋的分子,像旋轉梯一樣,優雅又穩固。當細胞準備分裂時,這條旋轉梯必須打開,而且得一模一樣地重新搭建一座新的。。。 <br />不過,細胞很聰明,它採用的是「半保留複製」。。。就像翻修老房子,不是整個推倒重建,而是保留一面舊牆,旁邊再砌一面新牆,這樣又省力又穩定。。。 <br /> 這種方式,讓DNA幾乎可以零誤差地把訊息傳下去。。。 <br />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不乾脆全部重做?理由很簡單:重做,錯誤率高得嚇人;不拆,又不能更新。半保留,就是完美折衷。。。。 <br />不過這麼長的DNA,總不能隨便哪裡開始複製對吧?。。。細胞早就設好了「複製起始點」,就像城市裡的地鐵起點站。。。 <br /> 起始蛋白來到這個位置,像亮起的第一盞工程信號燈,呼喚著複製大隊準備上工。。。。 <br />DNA的拉鍊從這裡開始拉開,一條雙股的DNA被解開成兩條單股,就像一條馬路被硬生生劃開,準備拓寬鋪路。。。。 <br />可是啊,你應該也猜到了。。。。拉鍊拉得快,線頭一扯,很容易打結。。。。 <br /> 這時候,就得靠「拓撲異構酶」登場了。它像個老練的繞線工,輕輕剪一刀、轉一轉,再接回去,把過度扭轉的DNA舒緩開來,讓工程順利進行下去。 <br />沒有它,整條DNA很快就會纏成一團,亂七八糟。。。。 <br />馬路打開了,可是,怎麼開始鋪?。。。。 <br /> 這時候,引子就出現了。。。。它像是插在工地上的小旗子,告訴工人:「從這裡開始搭建喔!」。。。 <br /> 引子通常是一小段RNA,由專門的引子酶製作。。。。 <br />有了這支小旗子,大工匠DNA聚合酶就能上場了。。。。 <br /> 它就像個耐心又精準的磚工,手裡拿著一塊又一塊核苷酸的「磚塊」,照著模板,一塊接一塊砌上去,一點也不含糊。。。。 <br />不過很有趣的是,DNA的雙股方向是相反的,這讓兩邊的施工難度差很多。。。。。 <br />一邊,叫做領先股,工人們可以一路鋪設下去,像開高速公路一樣順暢。。。。 <br /> 另一邊,叫做落後股,就慘了。。。。這邊得一段一段慢慢來,就像山路施工,一個彎一個彎地搭橋。。。。 <br />每一小段搭好的橋,就叫做「岡崎片段」,名字來自發現它的日本科學家岡崎令治。。。。這些片段之後還得一段段接起來,才能變成完整的路。。。。 <br />那麼,誰來負責接橋呢?。。。。 <br /> 答案就是DNA連接酶。它像專業的柏油工人,仔細把每個橋段之間的縫隙補平磨光,讓整條新建的DNA道路堅固又平滑,一點痕跡都看不出來。。。。 <br />話說回來,這樣的施工會不會出錯?。。。 <br /> 當然可能啊。誰蓋房子不失手一兩次?。。。 <br />但別擔心,DNA聚合酶本身就自帶校對功能,像打字時的自動拼字檢查一樣,錯了會馬上退格,剪掉重寫。。。 <br /> 也因為這套嚴密的校對機制,DNA複製的錯誤率低得驚人──大約十億分之一!。。。 <br />不過,偶爾還是會有小錯誤漏網。。。。 <br /> 而這些小錯誤,說不定,就是未來新物種誕生的種子。。。。 <br /> 所以啊,DNA複製這件事,同時守護著生命的穩定,也悄悄推動著世界的改變。。。。 <br />每一次細胞分裂,每一次DNA複製,都是一次看不見的奇蹟,在你我體內,靜靜上演。。。</p> <br /> <br/>Powered by <a href="https://firstory.me/zh">Firstory Hosting</a>
April 30, 2025
<p>基因的鄰居── 。。從果蠅實驗到基因地圖的故事。。。。。 <br /> <br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我們怎麼知道「基因」不是漂浮在細胞裡的小分子,而是有家、有住址,甚至有鄰居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段從觀察、懷疑,到實驗與證實的科學故事,主角是幾位聰明又有耐心的生物學家──薩登、包法利和摩根。 <br />在十九世紀末,薩登與包法利分別研究細胞分裂時的染色體行為。他們注意到:染色體在減數分裂時,會像孟德爾說的基因一樣,一對一地分開,進入不同的配子。這讓他們大膽提出:。。「也許基因就存在於染色體上。」。。雖然當時只是個猜想,但這個想法種下了後來遺傳學革命的種子,也為後人提供了探索的方向。。。 <br />當時這個假說並不容易被接受,因為顯微鏡下看到的染色體只是一些染色後的線狀結構,沒有人能說清楚它們和遺傳因子之間有什麼直接關聯。但這樣的觀察為一場劃時代的轉變拉開了序幕,也讓基因研究不再停留在「看不見的概念」,而開始與「看得見的結構」產生連結。。。。 <br />故事來到二十世紀初,摩根在哥倫比亞大學設立了一間專門研究果蠅的小實驗室。他發現一隻雄果蠅長著罕見的白眼,而不是常見的紅眼。他讓這隻白眼果蠅和正常紅眼的雌果蠅交配,發現子代的眼睛顏色和性別之間有關係。。。。原來,白眼基因和性染色體有關,這就是「性聯遺傳」的證據,也讓摩根成為第一位證實基因存在於染色體上的人。。。。 <br />但摩根還發現一個更神奇的現象:有些基因總是一起被遺傳,好像手牽手,走到哪都不分開。這就是「基因連鎖」。他提出:如果兩個基因在同一條染色體上,他們就可能會一起遺傳,而不是像孟德爾說的那樣獨立分配。。。。 <br />然而,科學的世界總是充滿例外與驚喜。有時這些手牽手的基因,竟然「拆夥」了!這就是「染色體互換」。。。。當細胞在進行減數分裂的第一階段時,同源染色體會靠在一起、形成四分體,然後兩個二分體之間比較靠近的染色體竟然出現交叉,互相交換部分DNA,這就是「互換。。(crossing over)」。。。。 <br />這個互換的結果,就是產生了新的基因組合,也叫「重組型」。這些新的組合不但打破了原有的基因連鎖,也讓每一個生命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基因排列方式。兄弟姊妹為什麼不完全一樣?除了來自父母的基因不同,互換正是讓後代變化萬千的關鍵因素。 <br />那我們怎麼知道某兩個基因之間有沒有連鎖,或者發生了互換呢?這時候就要介紹一個遺傳學中經典又實用的實驗設計──「大A小a大B小b 與小a小a小b小b 的試交法」。。。。 <br />我們假設有兩個基因 A 和 B,各有兩種等位基因。(大寫是顯性,小寫是隱性)。。。然後我們用一個雜合的 大A小a大B小b 個體,與一個隱性純合的 小a小a小b小b 個體交配,觀察子代出現的表現型比例。。。。 <br />如果兩個基因是獨立分配的,也就是位在不同染色體,減數分裂時各自獨立產生配子,那麼 大Aa大Bb 個體能產生大A大B、。大A小b、。小a大B、。小a小b 四種配子,各占 25%。。。。與 小a小a小b小b。 配對後,四種子代表現型會以 1:1:1:1 的比例出現,這就是經典的孟德爾式獨立分配遺傳。。。。 <br />如果兩個基因在同一條染色體上,並且沒有發生互換,就會一起移動。。。。這樣 大A小a大B小b 個體的配子只有 大A大B 。和 小a小b 。兩種,。。與 小a小a小b小b 試交後,只有兩種子代表現型出現,而且各占 50%,這是「完全連鎖」的證據。。。。 <br /> 如果兩個基因是連鎖的,但在減數分裂時發生了互換,那麼配子中除了 大A大B 。和 小a小b,還會有大A小b 。和 小a大B。 出現。。。不過互換的機率不是100%,所以親代連鎖型的兩種配子仍然比較多,重組型的也有兩種配子占的比率較少。不會超過50%。。。試交後,子代會有四種表現型,但比例是不均等的,親代型的比例大於重組型。這就表示:兩個基因是連鎖的,但彼此間發生過互換。。。。 <br />透過這樣的試交,我們不只能判斷基因之間的關係,還能進一步量化──用「重組率」來計算基因之間的距離。。。。距離越遠,互換的機會越大;距離越近,互換越少。這正是「基因連鎖圖譜」的基礎原理,也是現代基因定位與基因工程的重要依據。。。。 <br />今天的我們,已經能夠用這些觀念來追蹤遺傳疾病的致病基因、設計更好吃的水果、甚至進行基因編輯療法。。。。從摩根的果蠅,到現在的 CRISPR 技術,這一百多年來的進步,其實都是從「觀察後代出現了幾種表現型」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開始的。。。。 <br />所以,下次你聽到有人說「科學只是背公式」,你可以笑笑地說:「錯了,其實是觀察+推理+一點點好奇心,才讓我們看到生命的真相。」。。 <br />而當你再翻開遺傳學課本,或許你會想起這段歷程──從染色體下的微觀世界,到基因地圖上的座標標記,這一切背後,不只是科學,更是人類對生命規律的執著與熱情。</p> <br /> <br/>Powered by <a href="https://firstory.me/zh">Firstory Hosting</a>
April 18, 2025
<p>各位同學,今天我們要來介紹三個選修生物1中的實驗,這些實驗不僅能幫助大家了解細胞的特性與代謝,更能培養你們動手操作與數據分析的能力。接下來,我會講解這些實驗的目的、原理,以及過程中我們要特別注意的重點。。。。。。。。 <br /> <br /> <br /> <br /> <br />探討活動1之2 。。。細胞的滲透作用。。。。。。。。 <br /> <br />首先,我們要進行的實驗是探討植物細胞的滲透作用。。。。。你們還記得什麼是滲透作用嗎?沒錯,就是水分子會透過細胞膜,從低濃度的地方移動到高濃度的地方,這個現象在植物細胞特別明顯。。。。。 <br /> <br />我們會使用紫背萬年青或紫洋蔥的表皮細胞來做實驗。。因為細胞內是紫色區域方便觀察。。。把植物細胞放到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裡面,來觀察細胞是否會出現質壁分離,也就是細胞的原生質體會往內縮,和細胞壁脫離。。此時細胞應該是處於滲透壓較高的溶液中 。 。。。。。。當滲透壓相等,也就是內外水分平衡時,細胞就不會變形,這個濃度就叫做等張濃度。。。。。。。 <br /> <br />最後,我們會用內插法來計算,哪一個濃度最接近50%的質離比例。便是等張溶液的濃度。。這樣的實驗可以讓大家了解細胞膜的功能,也能看到滲透作用對細胞的影響。。。。。。 <br /> <br /> <br /> <br />探討活動2之1。。。溫度及酸鹼度對酶活性的影響。。。。。。。。 <br /> <br />接下來的實驗跟我們細胞內很重要的一個角色有關,那就是酶。酶是促進化學反應的催化劑,可以讓反應更快完成,但酶的活性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特別是溫度和酸鹼度。 <br /> <br />我們這次的實驗會使用過氧化氫酶,來分解過氧化氫,產生氣泡。(也就是氧氣)。。。。我們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讓反應在不同的溫度和不同的pH值下進行,看看哪個條件下產生的氣泡最多,氣泡累積高度越高也就是反應速率最快。。。。。 <br /> <br />通常,酶在適當的溫度(大約是37°C)與適合的pH值(也就是接近中性)下活性最高,太高的溫度會讓酶蛋白質變性,失去功能,而pH值過酸或過鹼,也會讓酶的立體結構受到破壞,活性降低。這些都是我們在生物體內很常見的現象,因為我們的身體就是靠著穩定的環境來維持酶的活性。。。。。。 <br /> <br /> <br /> <br />探討活動2之2。。。 酵母菌發酵作用的速率影響因子。。。。。。。。 <br /> <br />最後,我們要介紹的是有趣的酵母菌發酵實驗。。。。。。酵母菌是一種微生物,當它在缺氧的環境下,會進行發酵作用,將葡萄糖分解,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也就是氣泡。。。。。。 <br /> <br />這個實驗的操作方式跟前一個有點像,我們會讓酵母菌在不同的溫度和不同的pH值下進行反應,觀察氣泡產生的速度。。。。因為酵母菌體內的酶會受到環境影響,所以在適當的溫度(大約30°C到35°C)。。適當的酸鹼值(約pH5到pH6)下,發酵的速度最快,氣泡最多。。。 <br /> <br />如果太冷,酵母菌的新陳代謝會變慢,氣泡少;如果太熱或pH值不適合,酵母菌甚至會死掉,完全沒有氣泡產生。。。這個實驗可以讓大家更清楚了解發酵的條件,也能應用在食品加工或生物科技領域。。。 <br /> <br /> <br /> <br />以上就是這三個實驗的介紹與說明。希望大家在操作這些實驗時,不只是做出正確的數據,更能從觀察與分析中,了解細胞的奧妙與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特性。加油!我們馬上就要開始實驗囉!。。。。</p> <br /> <br/>Powered by <a href="https://firstory.me/zh">Firstory Hosting</a>
Pod Engine is not affiliated with, endorsed by, or officially connected with any of the podcasts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We operate independently as a podcast discovery and analytics service.
All podcast artwork, thumbnails, and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age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and are protected by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This includes, but is not limited to, podcast cover art, episode artwork, show descriptions, episode titles, transcripts, audio snippets, and any other content originating from the podcast creators or their licensors.
We display this content under fair use principles and/or implied license for the purpose of podcast discovery, information, and commentary. We make no claim of ownership over any podcast content, artwork, or related materials shown on this platform. All trademarks, service marks, and trade name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hile we strive to ensure all content usage is properly authorized, if you are a rights holder and believe your content is being used inappropriately or without proper authorization, please contact us immediately at [email protected] for prompt review and appropriate action, which may include content removal or proper attribution.
By accessing and using this platform, you acknowledge and agree to respect all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content owners. Any unauthorized reproduction, distribution, or commercial use of the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is strictly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