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骆骆2024
这是一档有趣的历史百科知识节目 我想在这个节目中跟你讲讲我们这个世界上: 曾经发生过的 现在正在发生的 将来可能会发生的事 包涵了世界历史、中国历史、时事政治、自然地理、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话题 每期节目约10分钟 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就快来订阅吧!
Language
🇨🇳
Publishing Since
6/12/2024
Email Addresses
1 available
Phone Numbers
0 available
April 17, 2025
<p><strong>51. 元明清税制革新下的民生浮沉——中国古代税收制度变迁(3)</strong></p><p>01:27 从北宋末期开始,一方面政府缺钱,另一方面税收形式增加,导致非法摊派问题越来越严重。</p><p>02:06 第一种叫损耗,包括火耗、雀鼠耗等等。</p><p>03:31 从损耗引申开去,还有一个名词叫“淋尖踢斛”。</p><p>05:04 第二种就涉及到这个实物税和货币税互换的问题了,叫折变。</p><p>06:37 除了折变以外,还有一种非法摊派叫支移。</p><p>07:44 从北宋末期开始,政府财政越来越吃紧了,就只能厚着脸皮跟老百姓借钱。包括预催和预借。</p><p>09:50 宋朝还出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那就是纸币的出现。这个工具一旦用不好,滥用,就又会成为压在老百姓头上的又一座大山。</p><p>11:51 花样百出的非法摊派我们就讲得差不多了,那我们现在就从宋朝后面往下讲。</p><p>12:34 朱元璋在总结前朝亡国的教训时是这么说的:“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这里这个“宽”字,非常耐人寻味。</p><p>13:15 从历史评价上来看,元朝是中国古代王朝中税负相对来说比较轻的一个朝代。</p><p>14:39 元朝总体的税收政策是不统一的,南北两部分采取的是不同的政策。</p><p>16:31 包税制真正被大规模地广泛实施,甚至成为一种税收制度被固定下来,还是在元朝。</p><p>17:56 在中国历史上,元朝是第一个完全用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而且,为了能维持纸币的法定地位,元朝政府还采取了很多措施。</p><p>18:47 每当一种货币贬值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朝廷就会发行另一种新的货币来取而代之,在蒙古统治者统治的90几年中,共发行了中统钞、至元钞、至大钞、至正钞四种货币,每一种货币都陷入了滥发和贬值的死循环。</p><p>20:10 在朱元璋眼里,农耕经济才是天下之本,任何商业经济都是投机倒把的行为,所以朱元璋时期的政策跟宋朝基本上是反着来的,反市场化、反商业化,反货币化。</p><p>22:45 这么少的财政收入,怎么维持政府开支呢?明朝前期的主要措施是减少公共建设支出、降低官员俸禄,压缩办公经费等等</p><p>23:54 朱元璋治下洪武7年,明朝政府开始发行纸币,叫大明通行宝钞。</p><p>24:48 最开始发行的时候一贯宝钞可以兑换1000文铜钱,到了洪武26年左右,一贯宝钞只能兑换160文铜钱了</p><p>25:47 渐渐地,白银成为了主要流通货币,纸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p><p>27:07 到了万历年间,强势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综合各种办法的长处推出了一条鞭法。</p><p>28:33 “一条鞭法”的推行与张居正的个人意志有着很大的关系,他死后受到了万历的清算,他所主张的一条鞭法也如昙花一现,之后,各类本已取消的加派又死灰复燃。</p><p>30:00 清朝初期大致沿袭了明朝万历年间的赋税标准,还吸取明朝中后期横征暴敛导致政权灭亡的教训,废除了三饷等加派,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p><p>30:26 1712年的时候,康熙皇帝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p><p>31:06 雍正上台后第二年,就开始试行“摊丁入亩”,并逐渐在全国推广。</p><p>32:49 雍正年间还有一项重要政策,就是火耗归公。</p><p>35:40 在雍正二年的时候,雍正推出了两个政策,第一是火耗归公,就是把州县征收的这个火耗银全部送交省政府,由省政府来分配。第二个政策是设立养廉银,养廉银的来源其实就是这个归公的火耗。</p><p>39:52 最后的最后,我们来概述一下以上三期讲到的所有的内容。</p><p>参考文献:</p><p>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三联书店2007年版。</p><p>刘汉屏:《包税制及其弊害》,《中国税务》1986年第10期。</p><p>李晓、李黎明:《元朝纸币制度的选择、运行与崩溃》,《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年第3期。</p><p>《元朝末年变乱:多次“变钞”和滥发纸币、掠夺民间财富》,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519156</p><p>陈忠海:《明朝中后期的财政困局》,《中国发展观察》2021年第18期。</p><p>金满楼:《治官手册:雍正和他的大臣们》,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p><p>林鹄:《火耗归公及其命运》,《读书》2023年第10期。</p>
March 22, 2025
<p><strong>50. 唐朝两税法与北宋王安石变法——中国古代税收制度变迁(2)</strong></p><p>03:09 唐初大体上也是采用了均田制和租调制,只不过把这个租调制做了个微调,加了“庸”,变成了租庸调制。</p><p>04:33 均田制也并不是完美的。</p><p>05:07 当权力阶层成为大地主后,他们会怎么做?</p><p>07:02 他们可以动用手里的权力把国家授予的土地变成私产。</p><p>08:16 到了唐朝中叶,均田制已经名存实亡了,土地兼并又死灰复燃。</p><p>08:54 780年,唐德宗任用杨炎为相,开始实行两税法改革。两税法有两个趋势,第一,是以资产税取代人丁税,第二,是以货币税取代实物税。</p><p>12:17 北宋初期还是沿用了唐朝的两税法。</p><p>12:32 土地基本上已经被地方势力和世家大族掌控了,政府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全部收回来,他们考虑的是,土地在谁的手里无所谓,我只要能把这个税给收上来就可以了。</p><p>13:22 北宋初期“田制不立”、“不抑兼并”。</p><p>14:22 又成了一个轮回,土地兼并加剧,农民困苦不堪,官僚地主坐大,政府收不到钱。</p><p>14:39 奇怪的是,北宋并不穷,北宋据说是中国古代最有钱的朝代,每年的财政收入甚至数倍于唐朝。</p><p>15:21 北宋有两项措施导致朝廷的汲取能力大大提升,一个是针对农业的。</p><p>16:11 第二个就是针对商业的了。</p><p>18:03 当时北宋政府的富有是建立在大部分农民贫困的基础上的。</p><p>19:22 皇帝又要操心农民造反这件事情了。这个时候,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了,他就是王安石。</p><p>20:35 王安石给宋仁宗提交了一份奏章,叫《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其中总结了历史教训。</p><p>21:01 这个时候,其实北宋朝廷的日子也不太好过。</p><p>21:56 士大夫阶层已经感受到了这个危机的迫近,觉得改革势在必行了。</p><p>22:25 1069年,王安石提出了一套非常先进的变法措施,与刚刚上位20出头满怀一腔热血的宋神宗一拍即合,君臣俩开始制定并推行了一系列新法。</p><p>22:49 王安石变法主要包括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和取士之法,跟土地和财政相关的主要体现在富国之法这个类别中,具体包括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p><p>25:33 这些政策的思路都非常先进,甚至都有点现代经济学的影子。</p><p>29:13 方田均税法顾名思义,包括“方田”和“均税”两个部分。</p><p>30:09 变法后的元丰年间,也就是宋神宗在位的时候,比变法前宋仁宗当皇帝的嘉祐年间,财政收入增加了63%。</p><p>31:20 井田制和均田制属于是土地政策,而方田均税法是一个税收政策。</p><p>31:50 王安石在游说神宗时是这么推销他的变法措施的,叫“不加税而国用足”。</p><p>32:08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评价:“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p><p>33:15 变法自然而然地引发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围攻。这也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一种冲突,那就是保守派和改革派,精英派和民本派之间的冲突。</p><p>34:58 这些争论甚至导致了新旧党争,直接造成了北宋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p><p>参考文献:</p><p>张守军:《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p><p>李华瑞:《心系苍生,经世济民:王安石变法动机再认识》,《文史知识》2021年第9期。</p><p>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三联书店2007年版。</p><p>奥古说历史:《方田均税法:王安石实施的田赋制度,为北宋创造出了大量的财富》,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f39dc6c73901284079767987。</p>
March 7, 2025
<p><strong>49. 钱粮撬动帝国的天平——中国古代税收制度变迁(1)</strong></p><p>00:22 想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结构、社会结构,包括国家中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国家的治理理念,首先就要了解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p><p>01:54 什么是税?简单来说,税指的是国家或者政府向人民强制征收的货币或者资源。</p><p>04:26 税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p><p>05:08 到了夏朝,中国就进入了奴隶社会阶段。</p><p>06:17 统治者必须要想办法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保护本阶级的利益。</p><p>08:16 夏朝向诸侯征收的土地税被称为“贡”。平民向夏王交纳的实物地租被称为田赋。</p><p>09:58 到了商朝,贡赋制度被优化了,采用了“井田制”。</p><p>12:00 周朝是中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所以税收制度也有了相应的变化。这些奴隶主就变成新兴封建贵族了,那些租地的平民和奴隶就成为佃农。</p><p>13:52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起用商鞅变法,他的变法之先进、之彻底,可以说是引领了封建经济制度的一次革命。</p><p>15:34 这里有个概念要先辨析一下,从秦到清,中国是不是一个封建社会。</p><p>18:23 进入中央集权的官僚帝制以后,跟之前的封建王朝的税收关系是有很大区别的。</p><p>19:07 老百姓的身份从隶属于封建领主的臣属转变为直接归属于皇帝的子民,他们不仅要跟地主、地方官僚发生关系,还要直接承担来自中央政府的税收负担,这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关系。</p><p>22:39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基本上还是采用了土地税和人头税相结合的税制。</p><p>23:24 到了西汉,统治者吸取了秦横征暴敛二世而亡的教训,所以就采取了“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p><p>25:43 公元204年,曹操颁布了《收田租令》。规定老百姓“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这个制度被称为租调制。</p><p>27:41 北魏孝文帝的太和改制把租调制也进行了一定的优化。</p><p>27:49 两晋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门阀士族崛起,垄断了国家经济资源和政治资源。</p><p>28:47 到了北魏中期,原先以户为单位征收得租调制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p><p>29:41 最关键的一项措施就是“均田制”。北魏政府还将原本以户为单位征收的调改为以丁为单位来征收。</p><p>31:44 北魏的租调制在历史上影响很大,北魏以后,北朝的北齐、北周和之后的隋都采用均田制和租调制。</p><p>32:09 下一期节目我们来讲讲唐朝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的“一条鞭法”以及清朝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p><p>参考文献:</p><p>张守军:《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p><p>冯天瑜:《封建》,江苏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p><p>张松:《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史》,http://iolaw.cssn.cn/gdfls/200411/t20041105_4593799.shtml。</p>
Pod Engine is not affiliated with, endorsed by, or officially connected with any of the podcasts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We operate independently as a podcast discovery and analytics service.
All podcast artwork, thumbnails, and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age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and are protected by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This includes, but is not limited to, podcast cover art, episode artwork, show descriptions, episode titles, transcripts, audio snippets, and any other content originating from the podcast creators or their licensors.
We display this content under fair use principles and/or implied license for the purpose of podcast discovery, information, and commentary. We make no claim of ownership over any podcast content, artwork, or related materials shown on this platform. All trademarks, service marks, and trade name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hile we strive to ensure all content usage is properly authorized, if you are a rights holder and believe your content is being used inappropriately or without proper authorization, please contact us immediately at [email protected] for prompt review and appropriate action, which may include content removal or proper attribution.
By accessing and using this platform, you acknowledge and agree to respect all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content owners. Any unauthorized reproduction, distribution, or commercial use of the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is strictly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