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夏翎根Max
欢迎来到《每日早茶》! 我们将在每天的晨曦中,为您奉上最新鲜的财经新闻,解读商业趋势,分析全球市场。让我们一起携手,用心品味每一个商业世界的波澜,感受每一天的新鲜与期待。 不论您是行业精英还是财经爱好者,都请加入我们的早茶盛宴。让我们在清晨的光芒中,共同开启美好生活的每一天! 联系方式Maxx_XIA
Language
🇨🇳
Publishing Since
5/16/2024
Email Addresses
1 available
Phone Numbers
0 available
May 30, 2024
<p>今天是5月31日星期五,☀️早安~我是翎根,让我们在清晨的光芒中,品味财经新闻的清茗。</p><ul> <li><strong>特斯拉正在加速推进中国+1供应链策略,摆脱中国供应链</strong></li> <li><strong>贾跃亭旗下的FF,一年仅卖4辆车</strong></li> <li><strong>保时捷交出历史最差财报,中国土豪的钱包,保时捷割不动了</strong></li></ul><p><strong>——1——</strong></p><p><strong>今天金融时报就报道称:特斯拉正在告诉供应商们,要他们最早在明年,争取在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之外的地方生产零部件。</strong></p><p>这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和不断恶化的两岸关系。根据知情供应链高管称,特斯拉提出的要求是针对不在中国售卖的特斯拉模型,要他们提供非大陆和非台湾的组件,这些组件就包括电路板、显示屏和电子控制单元系统等。</p><p>特斯拉表示,这是为了应对美国总统大选前的地缘政治风险,确保供应链稳定,特斯拉希望供应商们能够再明年就做到这件事情。</p><p>而除了这两个地方,特斯拉还和日本、韩国等亚洲的其他供应商讨论了这件事。一位日本电子制造商的高管表示,很多客户包括特斯拉都在实施所谓的中国+1策略,<strong>一方面是疫情时期发现自己的供应链太依赖中国,想要对冲供应链风险。另一方面也是看到了中美关系这几年的恶化。</strong></p><p>但另一位高管指出,我们公司给几个美国车机都提供零部件,虽然福特和通用汽车都有让我们研究其他地区生产的可行性,但是特斯拉再中国+1策略上是最激进的。<strong>对于这些车企来说,尤其是特斯拉来说,要真的做到中国+1很不容易。因为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有着全世界最成熟的供应链。</strong></p><p>有一些分析就担心,特斯拉本来就面临需求疲软的问题,如果供应链成本升高,势必进一步压缩公司的毛利率。这对股价有不小的威胁。</p><p><strong>——2——</strong></p><p>当地时间5月28日,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创办的电动汽车公司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公布了延期披露的2023年年报。</p><p>在2023财年,法拉第未来营收80万美元,净亏损为4.32亿美元,上年同期净亏损6.02亿美元。</p><p>FF 91 2.0上市后表现十分惨淡。<strong>这款车于2023年8月开始交付,当年销量为4辆,此外有6辆汽车对外租赁。</strong>据贾跃亭表示,FF 91 2.0的车主当中有美国知名地产商和娱乐圈明星等。</p><p>低迷的销量和巨额的亏损也引发了资本层面的危机。</p><p>今年4月24日,纳斯达克交易所指出,法拉第未来公司不符合纳斯达克上市规则 条的规定,因为该公司证券连续十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为0.10美元或更低。因此纳斯达克工作人员决定将该公司证券从纳斯达克资本市场除名。</p><p>就近期股价表现来看,法拉第未来或许暂时逃脱了退市的命运,但其存亡却在一线之间。</p><p>在收到纳斯达克交易所退市提示之后,法拉第未来股价突然暴涨。5月10日-5月17日,法拉第未来的股价从0.042美元/股涨到最高时3.9美元/股,振幅达到9186%。截至5月28日美股收盘,法拉第未来报1.17美元/股,市值499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元)。</p><p><strong>但截至2023年12月31日,法拉第未来现金余额仅有4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899万元),其中还包括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450万元)的限制性现金。对于车企而言,这一现金储备并不足以支撑后续发展。</strong></p><p><strong>除了寻求融资,贾跃亭还表示将尝试直播赚钱。</strong></p><p>5月上旬,贾跃亭称将开启个人IP商业化,所有个人收益将用来还债和帮助法拉第未来造车。同时贾跃亭表示还要出任法拉第未来联席CEO,但这一说法被公司董事会否认。</p><p>在发布2023年财报后,贾跃亭在微博表示当日纳斯达克批准了法拉第未来继续交易的申请。法拉第未来则表示,鉴于目前市场状况和当下资金水平,该公司将撤回其2024年生产目标指引。</p><p><strong>——3——</strong></p><p><strong>2024年,中国市场依旧不愿眷顾保时捷,冷眼看着它交出了自上市以来最差的财报。</strong></p><p>就在这个月,保时捷公布了2024年一季度财报,主要指标全部同比下滑,整份财报上写着大大的“惨淡”二字。</p><p>在交付量层面,今年一季度保时捷在全球共交付了7.76万辆新车,同比下滑3.9%;在营收层面,一季度保时捷保时捷总体营收90亿欧元,同比下降10.8%;</p><p>其中,新车销售额为81亿欧元,同比下降12.7%;<strong>利润层面,在交付量下跌和成交价下探的双重打击下,一季度保时捷汽车业务毛利为23.4%,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0.3%,销量利润率也降至14.2%,同比减少了4%。</strong></p><p>而在保时捷交付量、营收、利润全面下滑的背后,是保时捷在北美市场交付量同比下滑23%,以及在中国——保时捷昔日最大单一市场遇冷,而且是降价都没法提振交付量的那种冷。</p><p>直到2023年,保时捷在中国的交付量正式敲响警钟,全年仅交付7.93万辆,<strong>相较2022年的9.33万辆以及2021年的9.56万辆,分别下滑了15%、17%,中国成了保时捷唯一负增长的单一市场。</strong></p><p><strong>今年一季度,保时捷在中国销量进一步崩塌,仅交付了1.63万辆新车,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了23.5%,就这还是在许多经销商割肉降价好几个百分点之后才有的成绩。</strong></p><p>从保时捷在华的交付量演变趋势来看,宏观经济不振似乎并不是它被中国消费者抛弃的主要原因,毕竟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是从2021年疫情爆发之后就开始的事,而保时捷在中国交付量的下滑,却是2023年中国已完全摘下口罩时才有的事。</p><p>再者,假如真是中国宏观经济不振,让消费者不敢消费,那销量下滑的绝不单是保时捷,而是整个中国车市。可问题在于,今年一季度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同比增长了10.7%,又有《车主之家》根据乘联会数据统计出,今年一季度中国50万以上豪车销量同比增长了18.8%。中国车市整体情况,和保时捷单一车企在销量数据上的此消彼长,很值得细品。</p><p><strong>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我们完全可以说,导致保时捷在中国跌落神坛的最主要原因,并非是宏观经济引发了国人的观望情绪,而是保时捷自身太不争气。</strong></p><p>偏偏这时保时捷中国又想出个昏招——为了完成销量目标,不管不顾地向经销商压库,一下就戳了一批经销商的肺管子,据悉华南地区的部分经销商,正商议组团前往德国保时捷总部拉横幅、逼宫。</p><p><strong>原本还只是品牌有所贬值,这轮风波过后,或许保时捷的销售渠道也经历一定程度的震荡,从而进一步影响销量。</strong></p>
May 29, 2024
<p>今天是5月30日星期四,☀️早安~我是翎根,让我们在清晨的光芒中,品味财经新闻的清茗。</p><ul> <li><strong>贵州茅台年度股东大会召开,超过1700人参会<br></strong></li> <li><strong>福布斯发布2024日本富豪榜:优衣库柳井正蝉联首富,孙正义翻身<br></strong></li> <li><strong>联想获沙特20亿美元战略投资 将在当地新建PC服务器制造基地<br></strong></li> <li><strong>中国官方黄金储备2264吨,央行累计购入29吨,再创历史新高<br></strong></li></ul><p><strong>——1——</strong></p><p>5月29日下午,贵州茅台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在茅台总部召开,<strong>贵州茅台的年度股东大会就被看作是一场“朝圣之旅”,外界更有将其称之为“中国版巴菲特股东大会”。</strong></p><p><strong>目前,贵州茅台“掌门人”已从去年的丁雄军换成了上任刚满月的张德芹,也迎来他主政茅台后的年度股东大会首秀。</strong></p><p>贵州茅台2023年经营业绩超预期,<strong>全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476.94亿元和747.34亿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幅皆超过19%,超额完成既定目标。</strong></p><p>截至2023年12月31日,贵州茅台可供分配利润为1729.83亿元。由此,贵州茅台公布了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8.76元,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387.86亿元。<strong>回看2023年,贵州茅台曾实施特别分红,全年共计派发现金红利565.5亿元,分红金额较上年提高约18亿元,再创历史新高。</strong></p><p>4月26日晚间,贵州茅台发布2024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64.85亿元,同比增长18.04%;实现净利润240.65亿元,同比增长15.73%。</p><p><strong>但今年以来,贵州茅台还出现股价不稳,市场频传茅台酒市场成交价不稳等情况。</strong></p><p>张德芹在关键时刻重回贵州茅台执掌大局,这对稳定投资人信心和茅台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伙伴信心,特别是稳定茅台酒价将起到重要作用。</p><p><strong>——2——</strong></p><p>2024年福布斯日本富豪榜中,身家净值涨幅最大是软银集团孙正义。他实现了一个史诗级别的翻身。</p><p>今年的榜单上共有16位富豪的财富比去年有所增加,<strong>其中优衣库老板柳井正较去年增加了26亿美元,以380亿美元的财富蝉联榜首。</strong></p><p><strong>软银集团孙正义的财富也增加了61亿美元,达到270亿美元,重新夺回了第二名的位置,同时他也是以净值计今年榜单上身家涨幅最大的人。</strong>软银去年9月在其子公司英国芯片设计公司安谋控股的IPO中出售股票,套现了50多亿美元。安谋目前的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p><p>受日本重振半导体产业的雄心提振,关家一马家族跻身前五。得益于其芯片制造设备制造商迪思科上涨近三倍的股价,该家族的财富增长了近150%,是今年榜单上按照百分比计身家涨幅最大的上榜者;其排名也上升了11个位次,以74亿美元的财富位列第五。迪思科公司预计,其本财年第一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将大幅增长。</p><p>这个旭日之国已经变成了日元贬值之国。<strong>日元已经贬值了15%。其结果就是,上榜者的集体财富仅增长了4%,达到2,000亿美元。今年的上榜财富门槛从去年的9.65亿美元小幅上升至9.8亿美元。</strong></p><p><strong>——3——</strong></p><p>5月29日,联想集团与与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旗下公司Alat埃耐特达成战略合作:<strong>Alat埃耐特提议向联想集团提供20亿美元无息可换股债券投资;联想集团将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德设立中东和非洲市场地区总部。其中包括一个客户中心和一个面向该地区的研发中心,并将在沙特新建个人电脑与服务器制造基地。</strong></p><p><strong>当前,沙特阿拉伯正步入清洁能源新时代,并计划到2030年实现5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strong>而随著当地大型专案的新增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市场强劲增长,IDC预计中东和非洲地区的信息技术和企业服务市场规模有望于2027年达到近380亿美元。</p><p><strong>联想表示,这次投资将给该公司提供更大的财务灵活性,并进一步推动其向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者转型,而制造基地的建设有助于增强其全球供应链的韧性和灵活性。</strong>目前,联想集团在全球设有30多个制造基地,分布在中国、阿根廷、巴西、德国、匈牙利等地。</p><p><strong>——4——</strong></p><p>5月27日,<strong>中国强劲的黄金投资需求抵消了金饰市场的疲软态势。</strong></p><p><strong>4月中国黄金ETF流入约90亿元,创下月度新高,同时也推动资产管理总规模再创新高,达到460亿元。</strong></p><p>此外,黄金ETF总持仓也见证了月度最大增幅,增加17吨至84吨。4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强劲购金态势仍在继续。目前,中国官方黄金储备为2264吨。</p><p>202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累计宣布购入黄金29吨。<strong>2024年迄今为止,黄金表现仍优于其他主要资产。</strong></p>
May 28, 2024
<p>今天是5月29日星期三,☀️早安~我是翎根,让我们在清晨的光芒中,品味财经新闻的清茗。</p><ul> <li><strong>中产抛弃 Coach,「奢侈平替」也不灵了</strong></li> <li><strong>海底捞加速出海,新布局中东、东南亚市场</strong></li> <li><strong>国产开源Sora上新:全面支持国产AI算力,可用ReVideo视频编辑</strong></li> <li><strong>中国出口海运价格涨势迅猛,创2022年9月以来最高纪录。</strong></li></ul><p><strong>——1——</strong></p><p><strong>消费升级红利消褪,中产也变得价格敏感,在买包这件事上开始拥抱实用性和性价比,轻奢正面临被消费者抛弃的尴尬处境。</strong></p><p>当地时间5月9日,蔻驰(Coach)母公司泰佩思琦(Tapestry)集团发布最新财报,截至2024年3月30日的三个月内,集团营收同比下滑1.8%至14.82亿美元,净利润同比下滑25.3%至1.39亿美元。</p><p>近几年,受到全球通胀飙升及失业率上涨等因素影响,全球奢侈品消费受到严重挤压。今年一季度,LVMH集团和开云集团收入分别下跌2%和11%,爱马仕集团的营收增幅也大幅缩窄。</p><p><strong>轻奢以 (可负担的奢侈品)的定位迎合了迅速扩大的中产群体消费需求,成为奢侈品工艺与大众消费市场融合下的产物。</strong></p><p>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欧洲等主要奢侈品消费国家和地区经济疲软,拥有3亿中产群体的中国成为一众轻奢品牌的“应许之地”。</p><p>轻奢品牌早年间大多采取“贴着奢侈品开店”的策略,目的是在打造自身形象的同时,凸显出一定程度的“性价比”。</p><p>为了进一步扩大消费群体,蔻驰还专门设有针对奥莱渠道的产品线。对于初入职场的打工人来说,想用几百元的价格买到“轻奢”,也不是什么难事。</p><p><strong>不同于营销稀缺性的重奢行业,轻奢品牌面向大众市场,以扩大销售规模为己任,往往难以抵御快速扩张带来的诱人回报。</strong>过高的门店运营成本、品牌库存一度成为困扰行业的难题,泛滥的蔻驰开始被人揶揄成“买菜包”。</p><p><strong>轻奢的核心消费人群,依然是流动性强、抗风险能力弱的中产群体。</strong>在不确定性日益增大的宏观背景下,轻奢能否逃离“中间陷落”的命运,仍旧是一个未知数。</p><p><strong>——2——</strong></p><ul> <li><br></li></ul><p><strong>公开资料显示,近期特海国际ADS发售净募资额最低0.44亿美元(约4.73亿港元),所募资金约70%将用于加强品牌及拓展全球门店。</strong></p><p>海底捞2012年起进军海外,首家餐厅开设于新加坡,此后进入美国、韩国、日本等市场。<strong>截至2024年3月31日,海底捞海外自营门店达到119家,覆盖四大洲的13个国家。</strong></p><p>特海国际在今年一季度业绩再度转亏。2024年一季度,特海国际实现收入1.88亿美元,同比增长16.60%;净亏损约454.5万美元,上年同期实现净利润556.2万美元,同比由盈转亏。</p><p><strong>虽然业绩再度转亏,但从餐饮经营的核心指标来看,海外市场对海底捞这个品牌的接受度在提高。</strong></p><p>比如,特海国际总客流量由2023年一季度的600万人次增至今年一季度的730万人次;翻台率同期由3.3次/天增加至3.9次/天;<strong>每家餐厅日均收入同期由1.59万美元增加至1.75万美元。</strong></p><p><strong>其中,特海国际在东南亚的发展情况最为理想。</strong>总客流量由2023年一季度的440万人次增长至今年一季度的510万人次,同比增加了70万人次;翻台率同期由3.1次/天增长至4.2次/天;每家餐厅平均每日收入同期由1.19万美元增加至1.61万美元。</p><p><strong>——3——</strong></p><ul> <li>在近期,国产技术团队Colossal-AI发布了引人注目的消息:他们全面开源了一个类似于OpenAI Sora的视频生成模型——Open-Sora 。此举标志着在文生视频领域,国产技术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开启了视频创作新纪元的大门。</li></ul><p><strong>团队还表示,Open-Sora-Plan已经支持使用国产AI计算系统进行完整的训练和推理。</strong></p><p>当然,<strong>团队承认“但我们仍然离Sora有一段距离”,同时给出了失败案例展示。</strong></p><p>例如,团队对比了4倍时间和2倍时间下采样的重建视频,发现视频在重建细粒度特征时,画面都会发生抖动。</p><p>这表明减少时间下采样并不能完全解决抖动问题。</p><p><strong>——4——</strong></p><ul> <li><br></li></ul><p>4月中旬以来,中国出口海运价格涨势迅猛,创2022年9月以来最高纪录。从航运相关企业一季度报告看,红海危机和全球贸易需求的增长,带动了航运业一季度业绩显著提升。马士基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指出,受需求增加和红海危机双重影响,海运市场价格升高,公司第一季度业绩较去年第四季度复苏强劲。</p><p>自2023年11月巴以冲突扩散引发红海危机,全球供应链中断风险加剧,国际海运价格已经历一轮明显上涨。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国际航运研究所副所长郑静文说,4月中旬以来,中国至欧洲、地中海航线涨幅明显,也受红海危机船只绕航、运力紧张影响。</p><p>从需求端看,中国对南美国家的出口需求旺盛,是推动本轮运价上涨的重要原因。前期南美航线出现爆舱,班轮公司调配非洲、澳大利亚相关航线运力至南美航线,导致被调配航线运力紧张,出现航线运力调配传导效应,运价上涨。</p><p>近期,南美航线需求旺盛,主要受巴西和美国对新能源汽车进口关税政策调整的影响。自2024年1月以来,巴西恢复了对电动汽车的进口关税,对纯电动汽车关税调整为10%,并将在今年7月增至18%,2026年7月将达到35%。混合动力汽车的进口税在今年年初为15%,7月份将升至25%,到2026年7月将达到35%。5月中旬,美国拜登政府决定对中国进口的新能源汽车加征100%的关税,自今年8月1日起生效。</p><p>在关税大幅上调之前,企业为规避关税提前抢运,中国出口南美电动汽车数量显著增长。据巴西发展、工业、贸易和服务部4月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巴西乘用车进口量比2023年同期激增了450%,中国汽车占进口总量的40%左右,其中大部分为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p>
Pod Engine is not affiliated with, endorsed by, or officially connected with any of the podcasts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We operate independently as a podcast discovery and analytics service.
All podcast artwork, thumbnails, and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age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and are protected by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This includes, but is not limited to, podcast cover art, episode artwork, show descriptions, episode titles, transcripts, audio snippets, and any other content originating from the podcast creators or their licensors.
We display this content under fair use principles and/or implied license for the purpose of podcast discovery, information, and commentary. We make no claim of ownership over any podcast content, artwork, or related materials shown on this platform. All trademarks, service marks, and trade name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hile we strive to ensure all content usage is properly authorized, if you are a rights holder and believe your content is being used inappropriately or without proper authorization, please contact us immediately at [email protected] for prompt review and appropriate action, which may include content removal or proper attribution.
By accessing and using this platform, you acknowledge and agree to respect all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content owners. Any unauthorized reproduction, distribution, or commercial use of the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is strictly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