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天下文化
<p>40年來,天下文化持續傳播進步觀念。 <br /> <br />在「天下文化‧相信閱讀」頻道中,我們每周皆會與您分享好書與具啟發性的精采觀點。商業趨勢、科普新知、工作美學、教育教養……等多元話題,將陪伴您利用零散時間自我成長、擴大視野。 <br /> <br />邀請您訂閱我們的節目,無論您身在何處,「天下文化‧相信閱讀」Podcast將會是您充實自己的最佳夥伴! <br /> <br />Believe in Reading <br />Believe in Learning <br /> <br /> <br/>Powered by <a href="https://firstory.me/zh">Firstory Hosting</a></p>
Language
🇨🇳
Publishing Since
12/17/2020
Email Addresses
1 available
Phone Numbers
0 available
April 29, 2025
<p>摘要 <br />一, <br />4月17日,川普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明確暗示希望聯準會(Fed)主席鮑爾应该下台,短短4天後,川普再次發文猛烈抨擊鮑爾,稱其為「太遲先生(Mr. Too Late)」、「一個大失敗者(a major loser)」,並要求他立即降息以避免經濟衰退。 <br />但4月22日,川普在白宮記者會上又改口表示,他無意開除聯準會主席鮑爾,讓憂心Fed決策獨立性的投資人鬆一口氣,帶動美國股匯債23日盤中同步走揚。 <br />前財政部長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認為總統公然抨擊聯準會非常愚蠢。曾在歐巴馬政府擔任首席經濟顧問的佛曼(Jason Furman)指出,川普挑選的下任Fed主席立場愈極端,就愈難以在FOMC扮演領導角色。 <br />在美國,過去半個世紀,從來沒有美國領導人試圖強迫聯準會降息。上一個這麼做的人叫尼克森 (Richard Nixon),他在 1972 年大選前夕敦促當時的聯準會主席伯恩斯 (Arthur Burns) 保持寬鬆的貨幣政策。政治施力當時看起來奏效了,但之後的通膨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 <br />我們又要怎麼解讀現在的白宮和聯準會的緊張關係?以及後續可能的發展? <br />二 <br />4月17日,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出訪華盛頓,美國總統川普與對方談及美國與歐洲之間達成貿易協議的機會。梅洛尼是自特朗普對歐盟進口商品徵收20%關稅(後來暫停)以來,第一位訪問華盛頓的歐洲領導人。 <br />梅洛尼希望在歐盟與美國之間的緊張關係以及對川普關稅全球影響的擔憂日益加劇之際,將自己定位為兩者之間的橋梁。 <br />同時間,川普的關稅意味著整個歐盟乃至全球的企業正面臨失去進入世界最大消費市場的風險。他們自然要開始尋找下一個重要市場。從統計角度來看,那意味著中國,事實上,歐洲一方面正在迅速回應川普的貿易戰,歐盟也試圖通過談判取消關稅,但其實,歐盟和中國之間的緊張情勢確實和緩了,歐盟也在開始接觸其他的可能合作市場。 <br />在美中貿易針鋒相對的今天。歐洲何去何從?又應該在這個夾縫中怎麼找到自己下一步的發展空間?</p> <br /> <br/>Powered by <a href="https://firstory.me/zh">Firstory Hosting</a>
April 25, 2025
<p>本集天下文化 Podcast書房憲現場特別篇的來賓,一樣請到邀請好朋友、言果學習執行長鄭均祥(小美)跟大家分享《極限銷售》的核心概念與應用。 <br /> <br />憲哥坦承,在過去十幾年寫書與實戰的過程中,他不斷試圖用有系統、有脈絡的方法,把那些「看不見」但真正關鍵的銷售元素,具體地寫出來,讓更多人理解、學會、內化。 <br /> <br />在節目裡,小美與憲哥討論的第一個重點就是「客戶分類」的邏輯。小美點出,分類的關鍵不在於客戶公司的大小,而是要判斷「他買不買」與「買什麼」。這不只是交易層面的考量,更關係到銷售者如何有效配置資源。他舉例說,有些大企業的窗口問很多問題,但從不下單;而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客戶,反而能快速成交、多次回購。 <br /> <br />所以,對他而言,真正該服務的對象是「有需求且願意買」的人。 <br />這部分也呼應了憲哥在書中設計的「客戶舉證模型」,用「利潤」與「忠誠度」兩大維度來分類客戶。他用一段妙喻解釋:有些客戶就像「腳踏多條船」的戀人,不值得你死心塌地地對待;而那些能專心跟著你走、願意長期合作的,才是真正值得深耕的對象。 <br /> <br />兩人也進一步談到利潤與時間成本的取捨。小美分享了一段自身經驗:在業績高峰期,他一度因為太專注執行手頭上的課程案,而忽略了開發新客戶,結果到了下個月幾乎要掛零。這讓他深刻體會到:業務不能只追大單,也要穩定培養小案子,保持「收益與風險」的平衡。憲哥則補充,這不只是商業技巧,更是一種做人哲學。他用房仲經驗比喻,有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客戶,其實才是真正的潛力股。 <br />另外一個重要的主題,是「共好」。兩位來賓都強調,銷售不是一場零和遊戲,而是一段與客戶互相成長、互相成就的過程。 <br /> <br />小美提到,他經常以「課程醫生」的心態看待工作,謹慎開出真正對客戶有幫助的「藥方」,即使這意味著他可能放棄一些短期利益,也要確保長期信任與合作關係的穩固。他指出,他許多合作超過十年以上的客戶,不但跟隨他換公司,甚至還介紹新客戶給他,這種關係的本質不在「經營」而在「真心」。 <br /> <br />最後,憲哥分享書中一個專為B2B銷售設計的技巧:「選三哲學」。他建議,不要讓客戶面對太多選項,而是精準地提供三種不同等級、價值與預算的方案,讓對方在理性思考下作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br /> <br />小美認同這種方式,他指出,提供三個選項不只是為了成交,更是尊重客戶、讓他有選擇權的體現。他甚至分享一個真實案例:某次他們極力提醒客戶「憲哥的課很貴」,結果老闆親自現身說「沒問題,我們要憲哥」,顯示出真誠與透明反而能建立信任。 <br /> <br />整集節目聊出了《極限銷售》的核心概念,更展現出一種「銷售就是修行」的態度。這不是教你話術、不是追求快速成交,而是在談一種關係、一種責任、一種能夠共好與共成長的長期視角。</p> <br /> <br/>Powered by <a href="https://firstory.me/zh">Firstory Hosting</a>
April 25, 2025
<p>這一集天下文化Podcast中,郝哥介紹的書是《魅力學》,作者是 奧麗薇亞。 <br />節目一開始,郝哥點出「魅力」這兩個字本身就讓人充滿想像,而這本書的副標題是《無往不利的自我經營術》,暗示著魅力並非天生,而是可以被訓練與打造的。 <br /> <br />他引用書中作者奧麗薇亞的話強調,不論是想讓人喜歡你、信任你、願意和你合作、或是希望提高自己的影響力,魅力都是關鍵的工具,是「影響我們一生的關鍵能力」。 <br /> <br />為了讓聽眾更具體地感受魅力的力量,郝哥講了一個19世紀的真實故事:英國首相候選人格萊斯頓和迪斯雷利各自與一位年輕女士共進晚餐。飯後這位女士接受採訪時說,與格萊斯頓吃完飯後,她覺得他是全英最聰明的男人,但與迪斯雷利共餐後,她竟覺得「自己」是全英最聰明的人。 <br /> <br />這個故事充分說明了魅力的真正魔力:不在於讓人看到你有多優秀,而是讓對方「感覺自己」被重視、有價值、有魅力。 <br /> <br />郝哥分享了書中提出的魅力三大核心元素:臨在感、影響力、親和力。 <br /> <br />靈在感就是專注於當下,尤其是在與人互動時,把注意力全然放在對方身上。他舉例現代人經常分心、開會滑手機、只想著要說什麼而忽略傾聽對方,這些都會削弱彼此的連結。而要練習靈在感,作者建議透過一個觀想訓練法:找個安靜的地方閉上眼睛一分鐘,專注於三件事──周遭的聲音、自己的呼吸、與腳趾頭的感覺。這個看似簡單的練習,其實能夠幫助我們回到當下、進入身心整合的狀態。 <br /> <br />影響力則是讓自己成為能影響周遭環境的人,成為一個榜樣。郝哥引述《與成功有約》中的「影響圈」概念,強調應該聚焦於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上,讓自己變得更穩定、更正面,自然地發揮影響力。 <br /> <br />親和力是展現對他人的關懷與善意。這不是表面的友善,而是發自內心的理解與同理。 <br /> <br />接著,郝哥介紹了書中提出的三個實用步驟,幫助我們轉化這些「生理或心理的不是」為增強魅力的契機: <br />1去污名化自己的負面情緒和狀態,承認這些感受是正常的,讓自己有空間處理 <br />2綜合負面情緒,用正向的觀點平衡內心的焦慮與不安 <br />3改寫事實,試著從對方的角度理解事情,用親和力重建連結 <br /> <br />真正有魅力的人,不是完美無缺,而是能真誠地活在當下,理解自己,也願意理解他人。</p> <br /> <br/>Powered by <a href="https://firstory.me/zh">Firstory Hosting</a>
Pod Engine is not affiliated with, endorsed by, or officially connected with any of the podcasts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We operate independently as a podcast discovery and analytics service.
All podcast artwork, thumbnails, and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age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and are protected by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This includes, but is not limited to, podcast cover art, episode artwork, show descriptions, episode titles, transcripts, audio snippets, and any other content originating from the podcast creators or their licensors.
We display this content under fair use principles and/or implied license for the purpose of podcast discovery, information, and commentary. We make no claim of ownership over any podcast content, artwork, or related materials shown on this platform. All trademarks, service marks, and trade name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hile we strive to ensure all content usage is properly authorized, if you are a rights holder and believe your content is being used inappropriately or without proper authorization, please contact us immediately at [email protected] for prompt review and appropriate action, which may include content removal or proper attribution.
By accessing and using this platform, you acknowledge and agree to respect all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content owners. Any unauthorized reproduction, distribution, or commercial use of the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is strictly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