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cho海燕
全是屠龙内心大实话,大家悠着点儿听。 日常唠嗑,不剪辑,真实聊天。 想哪说哪,在哪里跑题,就在那里起个新话题!
Language
🇨🇳
Publishing Since
8/2/2024
Email Addresses
1 available
Phone Numbers
0 available
April 26, 2025
<p>hi hi大家好,今天又是我带着鸡仔和小贝来给大家讲”不牛逼“系列。这期节目的话题来源于最近我正在做的一门新课,叫“创业中的100个故事”。</p><p>其中有一节讲了我当时转型做男宝课和女宝课背后的一些设计的思想和理念,男宝课和女宝课有三万多用户订阅,是屠龙必修课程公司的一个大爆品系列。因此想这一期播客给大家讲讲这俩爆品课程背后的商业思考。</p><p>这期音频我们先讨论了在男宝课之前的大脑开发课,这门课程“课”和“书”的成长之路,以及开书店过程中《浮萍男孩》销售的长尾效应带给我的商业启发。</p><p>到后来开始设计男宝课,以什么角度切入把这门脑认知的课程讲的通俗易懂传播广。</p><p>再到后来在男宝课的“销量压力”下,用什么角度切入女宝课。在推出“女宝课”时,我们面临哪些认知突破和市场挑战?</p><p>在这一期播客中,我们会从脑科学的角度,解密男性大脑的“改装逻辑”,以及女性在STEM学科中的隐性困境。</p><p>这期播客不仅是创业故事的复盘,更是一场关于男女“认知差”的硬核讨论。</p><p>我会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创业者如何比用户多想半步?</p><p>如何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爆款?</p><p>如何理解“每个人的大脑都在极雄和极雌之间”?</p><p>女性如何利用月经周期提升工作和生活效率?</p><p>女性如何在育儿、社会角色与职场发展中找到平衡?等等。</p><p>无论是创业者、教育者,还是对男女大脑感兴趣的听众,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男女大脑的差异和知识,欢迎你听我的男宝课和女宝课!</p><p>感谢各位的收听和支持,如果你有更想听屠龙讲的内容,欢迎留言给我们哦~</p><p>听完本期播客,如果您对这两门课感兴趣,我们有免费试听,欢迎大家试听完感兴趣再下单。</p><p><strong>《屠龙男宝课》:38节视频课,开放4节免费试听,订阅价格399元,课程永久有效</strong></p><p><strong>《屠龙女宝课》:38节视频课,开放4节免费试听,订阅价格319元,课程永久有效</strong></p><p><strong>两门课一起订阅共优惠90元,628到手。76节课程,永久有效。</strong></p><figure><img src="https://image.xyzcdn.net/Fr73vcPbsWEVyrYcaIipTC8niL6u.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image.xyzcdn.net/FvPFuLQNXnWBjDsvwvNhRCS89bNt.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image.xyzcdn.net/FoG8ZRcZvU73wuvbPhbQNjZIaVtb.jpg"/></figure><p><strong>【本期时间轴】:</strong></p><p>00:28 屠龙新课预告——创业中的100件事。</p><p>02:55 从零收入到150万营收:大脑开发“课”和“书”的成长之路。</p><p>06:43 从高薪到创业:我为何选择自己创造爆品?</p><p>09:35 从《浮萍男孩》的意外成功到给我的商业思考,让我看到了男性教育市场的“需求”和市场空白。</p><p>14:03 解密男性大脑:为什么男人不在乎吃穿,反而更重视你“认可”他?</p><p>18:23 男孩的心思,女生的困惑:揭秘男性大脑的情感需求——尊重和认可。</p><p>22:18 我当时做“女宝课”的难题:如何平衡销量和独特性?</p><p>27:05 如何避免课程庸俗化?女性大脑课程的市场挑战与创新。</p><p>29:56 STEM教育的困境:为什么许多女生主动放弃理工科?</p><p>35:01 女性进入理工科的天问之一:如何克服孤独和认知障碍?</p><p>40:36 女性大脑与月经周期:平稳的大脑没有经过“改装后”的大风大浪。</p><p>45:33何利用生理波动提升工作与生活效率?</p><p>50:01 女性如何在育儿、社会角色与职场发展中找到平衡?</p><p>57:47 极雄与极雌之间:解密男性与女性大脑的演化与差异。</p><p>01:04:23 最小化耗散,最大化回报:女性如何把精力集中在真正有价值的事上?</p><p>01:08:37如何在精英道路上融合“雌雄大脑”的优势?</p><p>01:15:13从知识到商业:如何找到让专业知识与大众需求契合的切入点?</p><p>背景音乐:Hero-Family Of The Year</p><p>欢迎大家关注主播账号:</p><p>微博:@屠龙的胭脂井 @思维螺旋 @百科成长课 @屠龙星球(就是主播鸡仔)</p><p>小红书:@屠龙的胭脂井 @屠龙的口袋 @屠龙职场进化论 @屠龙两性脑科学</p><p>公众号:屠龙手段 百科成长课</p><p>其他【屠龙大实话】发布平台</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FM | 苹果Podcast,全网同名。</p>
April 21, 2025
<p>hi hi大家好,本期是【屠龙大实话】系列第24期,这期想和大家聊聊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专注力。</p><p>这一期原本是想慢慢排大咖的,但话赶话,我们实在憋不住了。</p><p>起因是朋友家长群里有一个炸裂的话题:现在有不少考试竞争压力大省份的家长,让本来没问题的孩子吃“专注达”这种类似利他林的药物。让没有被确诊ADHD的小朋友去吃治疗ADHD的药物。</p><p>家长们这样做就是为了孩子能在学习和考试中更专注、拿更高分。这事听着挺魔幻,但是却真实地在发生。</p><p>于是我的家长朋友们都很焦虑:别人家的孩子吃了,我们要不要吃?药物提高专注力,这到底是捷径,还是歧途?</p><p>因此在这期音频中我们想和大家深入聊聊以下问题:</p><p>专注力”到底该怎么科学培养?孩子专注力时间越长越好吗?为什么“发呆”比“死磕”更能解难题?</p><p>用脑科学的知识来分析,为什么专注力时间久并不等于学业成功,以及两种大脑状态到底是怎么回事?(专注态和静息态)</p><p>我们还一起聊了类比思维的重要性,为什么在脑科学实验里,实验结果显示“化学”和做饭相似?这个实验带给我们什么启发?</p><p>同时还探讨了神经反馈技术和冥想的作用等等。</p><p>借由这期播客,我们想告诉大家,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与其追求“坐得住”,不如培养“收放自如”的认知弹性。教育并不是举重式的力量比拼,而是花样滑冰般的艺术。</p><p>感谢各位的收听和支持,如果你有更想听的内容,欢迎留言给我们哦~</p><p><strong>本期时间轴:</strong></p><p>00:36 正常孩子吃治疗ADHD的药,只是“感觉上”更专注,真能有效提升学习成绩吗?</p><p>08:42 治疗ADHD的药物就像整容外科,本是为了让“异常”变“正常”,而不是让“正常”孩子变“超常”。</p><p>14:40 孩子的专注力时间越久越好吗?正常孩子的专注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延长,影响孩子学习效果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p><p>20:16 为什么脑科学实验显示人脑会认为“化学”和“做饭”这两个话题相似?——揭秘由人类智力产出的类比结构的学习方式。</p><p>27:48 人类要想有大的突破,必须有超越自己学科的思维框架、超越图书馆架构的创新想法,这一结论在语言中同样适用。</p><p>30:02 在高考竞争激烈的大省,成绩分布是一种纺锤形分布。成绩如果想从较高变更高,靠“吃药”提升注意力有用吗?其实在学习中真正的突破是需要大脑能够灵活切换状态,需要有很强的创意与放松,进入静息态。</p><p>34:39 用模拟城市宵禁举例来讲讲大脑中短程链接和长程链接是怎么回事。</p><p>36:54 有时候,人的直觉和决策是通过大脑把不同的经验和类比连接起来的,放松时更容易发现这些联系,就像解开一个难题的瞬间,所有线索突然对上了。</p><p>41:03 从诱导静息态拓展聊聊一项能提高“人类大脑精准控制”的技术——神经反馈技术,现已应用于运动员训练和老年人记忆改善等多个领域。</p><p>47:11 屠龙博后时期做过的实验表明:冥想训练能帮助人更快地调节大脑频段,进入放松或冥想状态。</p><p>55:33 屠龙在教培公司时的一个小实验告诉大家,真正决定孩子学习能力的不是专注力。控制情绪、调整状态比专注力更值得练。有很多能力的价值是超越专注力的。</p><p>01:00:54 如何辨别自己进入的静息态是不是对的?</p><p>01:02:15 过分追求专注力的提升类似于运动员过分消耗肌肉,没有任何放松。</p><p>背景音乐:Hero-Family Of The Year</p><p>欢迎大家关注主播账号:</p><p>微博:@屠龙的胭脂井 @思维螺旋 @百科成长课 @屠龙星球(就是主播鸡仔)</p><p>小红书:@屠龙的胭脂井 @屠龙的口袋 @屠龙职场进化论 @屠龙两性脑科学</p><p>公众号:屠龙手段 百科成长课</p><p>其他【屠龙大实话】发布平台</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FM | 苹果Podcast,全网同名。</p>
April 14, 2025
<p>hi hi大家好,我们又来更新“不nb”的播客了,这期想和大家聊聊情绪内耗的来源,也就是元情绪,这个话题我在微博也没写过太多帖子,所以强烈建议小朋友们收听这一期播客。</p><p>这个话题的来源是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在网上进行【情绪自我诊断】,在自己的情绪上不停地一层又一层分析,使得自己很内耗。</p><p>所以这一期播客我们聊了很多关于情绪的内容,比如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与情感、什么是Meta Emotion(对自己的情绪产生二次情绪,举个例子:因为生气了而对自己感到内疚)。Meta Emotion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p><p>我们也讲到了心灵理论和情绪反刍的区别,如何更好地理解别人心里的想法,并预测他们的反应,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避免误解。</p><p>我们还讲到了生物本能与自我控制:人类有天生的竞争心和情绪反应,看见别人做得好而心生嫉妒,这是正常的生物本能。</p><p>要接受自己是个正常人,情绪有正有负,在适当范围内上下波动是合理的。但是过分大起大落和不停地无限分析下去,就会让自己走向内耗。</p><p>同时在播客中我也分享了对我自己有效的两个控制情绪的方法:听一些功能型的歌曲和distant yourself。</p><p>借由这期播客,我特别想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道理:事实是钢筋混凝土,是一个坚实的土地。在事实上面建房子,抽象多少层都可以,因为理论就是构建在事实上面的房子。但人的感情和情绪是沙子,有沙子是很正常的现象,让沙子溜走就行了。但是在沙子上面建房子,房子越高塌得越狠。</p><p>感谢各位的收听和支持,如果你有更想听屠龙讲的内容,欢迎留言给我们哦~</p><p>播客中提到的和doctor Karl Deisseroth的连麦视频<a href="https://weibo.com/1852299857/PgmeU4ytD">weibo.com</a></p><p><strong>本期时间戳:</strong></p><p>01:18人类大脑在数万年间进化太快了,就像三个月迭代出来的产品,创新能力强但是稳定性差。进化太快系统bug多会带来很多显性or隐性精神问题。</p><p>06:07 Meta emotion 是情绪套娃——为生气而愧疚,为愧疚而焦虑,无限循环。但是正常人都会有负面情绪,要客观看待Meta Emotion。</p><p>13:40情绪是人的正常生理反应,聪明人把情绪当屁放,傻子把屁当哲学研究。</p><p>25:57心灵理论是通过理解别人知道什么来沟通,而反刍情绪是自己陷入情绪中不断反思。</p><p>34:23通过听音乐调整情绪和用第三人称思维劝解自己,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地管理情绪,避免陷入情绪反刍的困境。建议给自己做几个歌单,情绪不佳时使用第三人称和自己对话。</p><p>43:52老公没骂你尿床是基本素质。善意是人类正常的互动,没必要过度理想化或神化别人的行为,否则容易导致情感失衡和不切实际的期待。</p><p>48:05 十个评论也叫网暴?现实里拉黑个人就「小心眼」,互联网把芝麻演成西瓜,本质就是流量密码。</p><p>52:25 前互联网时代和后互联网时代的人,对于网上的情绪和事实是否符合现实尺度的把控是不一样的,大家还是要回归现实社会。</p><p>58:18人的情绪不要大起大落。精神和生理上的疾病,在部分情况下,确实是由个人的情绪和行为过度波动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导致的。</p><p>01:01:51反驳钝感力?(做人还是要“钝”一点):看见就是看见了,装不在意不如劝自己:他冲我撇嘴可能后槽牙卡菜叶,关我屁事!。</p><p>01:07:30网上的很多抑郁症有时可能是自我诊断,许多人由于生活压力或激素失调导致情绪低落,而情绪应当以理性和客观的方式去看待,不要过度叠加情绪和负担。接受自己是个正常人。</p><p>背景音乐:Hero-Family Of The Year</p><p>欢迎大家关注主播账号</p><p>微博:@屠龙的胭脂井 @思维螺旋 @百科成长课 @屠龙星球(就是主播鸡仔)</p><p>小红书:@屠龙的胭脂井 @屠龙的口袋 @屠龙职场进化论 @屠龙两性脑科学</p><p>公众号:屠龙手段 百科成长课</p><p>其他【屠龙大实话】发布平台</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FM | 苹果Podcast | 微博音频,全网同名。</p>
Pod Engine is not affiliated with, endorsed by, or officially connected with any of the podcasts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We operate independently as a podcast discovery and analytics service.
All podcast artwork, thumbnails, and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age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and are protected by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This includes, but is not limited to, podcast cover art, episode artwork, show descriptions, episode titles, transcripts, audio snippets, and any other content originating from the podcast creators or their licensors.
We display this content under fair use principles and/or implied license for the purpose of podcast discovery, information, and commentary. We make no claim of ownership over any podcast content, artwork, or related materials shown on this platform. All trademarks, service marks, and trade name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hile we strive to ensure all content usage is properly authorized, if you are a rights holder and believe your content is being used inappropriately or without proper authorization, please contact us immediately at [email protected] for prompt review and appropriate action, which may include content removal or proper attribution.
By accessing and using this platform, you acknowledge and agree to respect all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content owners. Any unauthorized reproduction, distribution, or commercial use of the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is strictly prohibited.